close

小時候總是會聽到長輩的反覆叮嚀,看電視時的「讓眼睛多休息」,大啖乖乖時的「少吃零食」,待在家裡的「出去曬曬太陽」,聽得耳朵都要長繭了。然而若深入這些老生常談,會發現其中充滿養生智慧,難怪長輩要將這些話掛在嘴邊。這裡列出11種經常聽到的叮嚀與囑咐,解釋其幕後的健康概念。

多喝開水

水是人體最主要的成分,血液肌肉甚至骨髓都含有水分,水的重要性不言可喻。水同時具有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,讓體內代謝物能夠藉由尿液或汗水排出去,降低患病的風險,也難怪長輩會叫我們多喝水,而且是煮過的開水。由於台灣水管系統老舊,自來水公司會在水裡加氯消毒,所以自來水必須煮沸讓氯揮發,才能安全飲用。

▲台灣的自來水建議煮沸飲用。

台灣近年來飲料風潮大行其道,許多人習慣用飲料代替水,這並不是個好習慣。飲料的成分複雜,又經常使用塑膠瓶,既昂貴又有毒素殘留的風險(先前的塑化劑便是一例)。市售飲料糖分太高,直接導致發胖。就算是無糖的茶也不能掉以輕心,茶的鉀離子會對腎臟造成負擔,濃茶的單寧酸有機會導致胃壁發炎,都有其風險。

或許水的滋味比不上其他飲料,卻是C/P值最高的飲品,養成喝水的習慣對健康絕對有幫助。

▲茶雖然甘甜美味,卻不能取代飲水。

讓眼睛多休息

讓眼睛休息的作法很單純:用眼一段時間就閉目養神或是看遠景,避免連續用眼,晚上不熬夜。不過受到現代生活習慣的影響,眼睛負荷大幅增加。學生在學校整天盯著書本,放學後看電視玩手機,晚上熬夜,幾乎整天都在用眼;上班族則是整天盯著電腦,長時間連續工作讓眼睛無法喘息,都令眼睛喘不過氣來。

讓眼睛適度休息便能有效延緩眼睛退化,降低眼疾發作機率,晚年不至於視茫茫,是相當划算的投資。能保護自己眼睛的只有自己,要壓榨自己的眼力之前得仔細考慮,這個代價到底划不划算。

▲過度操勞眼睛會加快其退化速度。

做事50分鐘休息10分鐘

不知從何開始,我們有著做事50分鐘休息10分鐘的習慣,不僅學校課程這麼安排,長輩也會這樣囑咐我們。這種作法其實有跡可循,根據科學家研究,人類的專注力能夠維持45至50分鐘的高檔狀態,超過這個時間便會開始精神渙散,學習與做事的效果便大打折扣。做事50分鐘休息10分鐘的習慣便因應而生。

▲人類的專注力能持續50分鐘。

諷刺的是,許多人出了社會以後就忘了這個習慣,老闆要員工全天候待命,上司要下屬待在椅子上專心工作,認為限制休息時間便能提升業績。殊不知這麼做會造成員工很大的心理壓迫感,使得工作效率直線下滑,增加工作傷害的發生機率。結果就是公司吃虧員工當冤大頭,形成惡性循環。

附帶一提,學生有在下課時間讀書的習慣,使得眼睛和精神無法放鬆,會增加近視機率並降低學習效果,整體而言並不是個好習慣。當然啦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原則,要怎麼做就自己判斷囉。

▲血汗公司 :員工壓榨完再換新的。

不要熬夜

自從愛迪生讓白熱燈泡普及後,人類晚上就多出許多生活時間,熬夜的惡習因應而生,干擾了人類的生理時鐘。熬夜的壞處多到罄竹難書,副交感神經無法調整生理機能,增加心血管病變的機率;抗壓的壓力荷爾蒙(皮質醇)持續分泌,對記憶力與免疫系統帶來負面影響,還造成皮膚變差、視力低落、消化不良等徵狀。熬夜的代價與睡眠債相當高昂,還有猝死的可能,怎麼算都划不來。

倘若不幸得熬夜,當晚的宵夜以少量為原則,避免替疲憊的腸胃帶來負擔,隔天再找機會午睡並早點上床,把昨天少睡的部分睡回來。為了保住小命,熬夜能免則免。

▲熬夜的健康代價高昂。

出去曬曬太陽

筆者小時候經常整天泡在家裡足不出戶,長輩就經常建議筆者出門曬太陽,筆者總是對此嗤之以鼻,認為曬太陽除了讓皮膚變黑外毫無意義。實際上,曬太陽能夠讓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,降低感冒風險;同時幫助人體吸收更多鈣質,預防骨質疏鬆。曬太陽還能夠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愉悅心情,增加夜晚褪黑激素的分泌並幫助入睡,這便是心理醫生會建議憂鬱症患者出去走走的理由。

不過要注意,處於亞熱帶的台灣陽光很強,曬太陽的時間不宜太長,而且要避免紫外線強烈的正午時段,免得把自己曬到脫皮。

▲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。

少吃點心

台灣是美食天堂,各種小吃令人垂涎三尺,珍奶與雞排是學生放學的人氣食物。然而吃零食得付出不小代價,許多點心不是太油就是太甜,吃多了會變成肥仔。不肖廠商會在點心內添加防腐劑(尤其是粉圓與珍珠),吃下去會倒大楣。點心吃飽回家就吃不下正餐,導致營養失調又惹毛煮飯的老媽,這可不太妙。

對正值發育期或是活動量大的人來說,一頓營養均衡的點心是必要的,不過應該以不破壞下一餐的食欲為前提,一把低鹽硬果(優良的脂肪與蛋白質來源)、一杯牛奶、一份水果,這便是不錯的點心組合。

▲零食吃多會發福喔。

吃飯慢慢吃

美味當前大快朵頤之餘,長輩不忘囑咐我們吃慢一點。慢慢吃飯好處多多,食物能夠咬得更細,幫助腸胃消化吸收,避免消化不良導致胃酸逆流。同時大腦能夠即時提醒我們吃飽,避免吃太多而發胖(相撲力士則剛好相反,藉由狼吞虎嚥讓自己晚點覺得吃飽,進而增加體重)。細嚼慢嚥是養生的原則,好整以暇的吃飯才是享受。

▲慢慢吃飯才能充分消化。

不要邊走邊吃

邊走邊吃的行為在台灣屢見不鮮,長輩卻禁止我們這麼做,實在有些不盡人情。然而站在健康的角度來看,必須讓腸胃保持充足的血液流通,食物才能夠順利消化。如果邊走邊吃,血液被迫流往腿部等部位,干擾消化的正常運作,長期下來可能導致消化系統的疾病(如胃炎),不可不慎。

類似的情況還有「不要邊看書邊吃」「不要邊搞電腦邊吃」,以及最近的「不要邊滑手機邊吃」,因為上述動作都會讓血液分散至手腕與大腦,妨礙正常消化。

▲邊吃飯邊看電腦相當累人。

吃過早餐再出門

在經過晚上和睡眠後,人體已經有超過半天沒有進食,早餐對一天活動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。具有豐富蛋白質、脂肪與糖分的早餐能夠補充半日的活力,提升注意力並帶來好心情。真的沒時間的話不訪先灌一杯牛奶,等等再吃個點心,總比空腹來得好。

▲營養的早餐帶來整天的活力。

要留意的是,許多種類的早餐都不符合健康原則,吃下去效果有限。蛋餅的餅皮吸了太多油,市售米漿和豆漿都太甜。西點麵包太甜又太油(包含反式脂肪),燒餅油條有著滿滿的油與少少的澱粉。全麥麵包、鮪魚三明治加蛋、全麥麵包配硬果、地瓜或香蕉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,再配一杯牛奶就更完美了。

▲全麥麵包是極佳的早餐食品。

某些人可能會認為:沒吃早餐無所謂,午餐吃飽一點即可,但這並非正確作法。不吃早餐會讓血糖低迷,使得整個早上飢腸轆轆,附帶昏昏欲睡的疲倦感。即使吃一頓豐富的午餐,身體的疲勞感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,等身體機能回復正常時差不多已經入夜了。所以早餐一定得吃,而且要豐盛,才能應付整天的挑戰。

別吃湯泡飯

筆者小時候習慣把湯加進飯裡,弄成口感較佳的湯泡飯,父母卻禁止筆者這麼做。因為唾液含有消化澱粉的澱粉酶,能夠幫助我們先行消化米飯,但是吃湯泡飯卻讓米飯無法獲得唾液的消化,還會給我們一種米飯已嚼爛的錯覺,吞進肚裡會加重腸胃負擔。

▲湯泡飯不容易消化。

按時吃三餐

長輩經常要求我們按時吃飯,這可是有道理的喔。腸胃也有所謂的生理時鐘,每逢進食時間便會進入高檔運作期,幫助我們消化食物。如果這段時間沒有吃飯,沒東西消化的腸胃就會發出咕嚕聲,沒東西消化的胃液會侵蝕胃壁,長期下來會造成胃炎或胃潰瘍。另外,熬夜或壓力都會打亂消化系統的生理時鐘,所以熬夜加班的人通常是胃病的高危險群。

▲按時吃飯有益健康。

結語

筆者的長輩喜歡把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」掛在嘴邊,包含筆者在內的許多人認為這些建議毫無用處,不過在健康概念抬頭,受到不良習慣的傷害後,才驚覺這些老生常談相當有道理。若有機會聽到長輩的建議,可以考慮採納看看,說不定對健康有好處,甚至終生受用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mgm7309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